从“生产工时管理系统”的演变过程,洞察生产制造行业的变迁

2020-10-13 分类:车间生产管理  

生产工时管理系统(etimecard)作为生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之一,不仅可以用于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工时进行准确统计,而且还能对出现生产延误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跟踪,产生的工时数据也可以用于对生产部门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,从而促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。

 

生产工时管理系统可通过生产计划管理、生产进度管理、生产工时管理、生产异常提醒、生产质量把控等功能模块,最终能形成完整的生产工时及绩效分析报表。借此可使生产信息实时化、决策清晰化;不但可以使管理人员轻松的获取第一手的有效生产信息,问题判断更清晰,实时的决策更加精准;还可以对计划排产、人员绩效、人员薪酬提供有效数据;从而提高工厂生产效率,减少人工成本,提高企业盈利,真正实现工厂的智能制造。

 

 

作为商业组织,一般的发展历程都是:作坊-工厂-公司-集团-产业平台。而中国制造业也经历了五个阶段历程:

1、80年代的作坊:这些作坊在2008年之前形成了顶峰,尤其以温州一镇一品为较知名。这样的产业集群制造形成了“大锅饭”时代,企业缺乏有效管理方式,此时的制造业处于低端劳动密集型。

 

2、90年代的工厂:国退民进,民营胆大、关系者,低价把国企的土地、设备、技术工人接收过来,以市场化的产品、管理、薪资激励,重新盘活。此时的生产制造企业已慢慢重视产生工时和绩效的管理,但由于信息化不健全等原因,都普遍以纸质记录和汇总分析生产工时,但由于数据不准确和迟滞,最终无法准确及时地为生产企业提供决策依据。

 

3、2000年代的工厂:大规模的工厂凸现,逐步与国外的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方式接轨。生产制造企业已逐步重视生产工时的重要性,从而进入采用人工下发工单、扫码记录生产工时的1.0信息化时代。

 

4、2008年之后的工厂:全球化的工厂凸现,人员、设备、厂房进行升级。生产工时管理系统的工业平板、刷卡自动登录、自动接收任务、自动计时等功能模块为生产企业打开了2.0信息化时代的大门。生产制造企业逐步在以“人”为核心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道路。

 

5、现今新时代的工厂,随着国家“智能智造”和“全球化”的战略方针,生产企业不单单只关注生产工时的收集和各维度的数据统计分析,还需打通各生产部门的协作,最终需形成生产信息的流转和数据闭环。生产工时管理系统的移动端接收任务、自动计时、手持质检等功能模块为“智能化生产”、“创新化生产”插上2.5信息化时代的翅膀。此时的生产制造企业都在以“平台化”进行“智能智造”的转变。

 

综上所述,结合生产制造行业的变迁历程,生产工时管理系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,不能闭门造车,必须要根据不同时代工厂的关注点进行转变升级,从而达到契合生产制造企业所需的信息化要求。

 

 

在新时代下的生产车间数字化转型当中,人员、部门、过程和资产都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,管理“人”尤其重要。生产工时数据可为生产运营和人员绩效提供数据支撑,通过不同业务流程的协同、整合,带来进一步完整的生产实时性数据,最终辅助生产企业决策。无论是服务行业,还是生产制造行业,其实都是一样的,要以“人”为本,进行有“温度”的现代化管理。可参见《为什么说车间工时管理是生产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?》一文。

 

 

归属权©本文由 AceTeamwork 团队整理、撰写和发布,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自:「AceTeamwork 」。


更多相关的内容...

400 869 8691
售前微信
AceTeamwork售前咨询
售后客服
AceTeamwork售后支持
免费试用
电话联系